欢迎访问山东省省直机关老年人体育协会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在全省体育总会工作会议暨省体育总会 四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3-01-0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08 次

在全省体育总会工作会议暨省体育总会四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李  政

(2023年1月5日)


同志们:

去年6月,山东省体育总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理顺了省体育局与省体育总会的关系。今天的会议,是省体育总会的年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积极推动全省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刚才,会议通报了去年的工作和今年的重点任务,表扬了去年体总工作各方面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潍坊市体育总会就举办“百千万三大赛”、滨州市博兴县体育总会就健全县乡村三级体育总会、临沂市临沭县郑山街道体育总会就打造更密更实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淄博市张店区车站街道办事处城南社区体育总会就推动社区活动开展、省跳绳运动协会就公益推广跳绳活动等,分别作了各具特色的交流发言。各单位的经验做法都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抓好各自工作的落实。

下面,我就今年的体育总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山东体育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蓝图,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全面部署,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一发展大势中,中国体育的历史使命,就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山东体育的历史使命,就是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山东力量。

建设体育强省,最根本的遵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体育摆到“体育强则中国强”的高度,强调“体育在中国是神圣的事业”,要求“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具体提出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高更快更强、把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体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2035年建成体育强省。

在党和国家关于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中,全面发展、全面求强,是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省的核心总要求。与这一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山东体育三大任务之间发展还不够协调。竞技体育相对比较突出,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还不能很好满足全省人民的健身需求;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偏小,对经济的贡献度不够高。

——健身服务的覆盖面、均衡度还存在不小差距。体育设施的规模还不够大,结构层次还不够丰富,距离“举步可就”要求还比较远。区域体育、城乡体育差距较大,农村体育非常薄弱。

——竞技体育结构性问题还比较突出。我省已开展的项目中,弱势项目还比较多,与国家奥运优势项目接轨不够,冬季项目尚处于起势阶段,开展项目少,综合竞技实力不强。

——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仅为1.54%,离支柱性产业占比4%以上的要求距离尚远,以本体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尚不够健全,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差距较大。

——治理水平还急需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还存在不少短板,体育风险防控、安全管理制度化、体系化水平不够高。

——社会力量办体育还没全面起势。体育社会组织规模还不够大、覆盖面还不够全,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还需要提升,社会力量办健身服务、办竞技体育、办青少年俱乐部、办赛事活动、办体育企业都还有很大潜力。

面对建设体育强省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省体育局党组对体育工作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体育强省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认真谋划,围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了省市两级联席会议机制,对贯彻中办发61号文件进行了全面分工,对健身工程建设、小区配套、体育公园、步道体系、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等进行了谋划部署。着眼于促进城乡体育协调发展,融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策划农村体育提升计划。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策划打造“沿海沿黄河沿大运河体育带”。着眼于促进融合发展,出台了推进体教融合的意见,组织开展了200多项体卫融合试点工作。着眼于巩固提升竞技体育优势,补齐竞技体育短板,对省优秀运动队提出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一体推进‘训科医教管服’,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具有奥运争光能力的运动队”的新思路;积极接轨国家奥运优势项目,组织实施了重点项目突破工程;争取省里支持,新设立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着力强化冬季项目发展。围绕提升治理水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启动了《山东省体育条例》修订工作;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围绕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产业,新开展了多个标准的研制工作。同时,对社会力量办体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振兴三大球运动、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和管理、强化体育教育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等工作,也都作出了新部署、新安排。

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必须全面强化“大体育”的发展观念,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来共建共享,我们体育人更是责无旁贷。今天在座的各位,无论是体育行政部门,还是体育社会组织,都是直接责任人,都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姿态,奋力投入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的新征程中去。

二、充分认识体育社会组织在山东体育新征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建设体育强省,根本要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其中,党委、政府的作用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部门协同的作用是当参谋搞谋划、建制度定规划、强化公共服务、抓好督查落实,最为重要的就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其中,体育社会组织更是社会力量的主力军。

省政府明确的体育强省指标,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超过40%,到2035年超过45%;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另外还有许多质量上的工作指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紧密联系广大群众的各级体育总会及体育社会组织,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天长日久地开展体育活动、强化体育服务。同时,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各级体育总会及体育社会组织对上可以承接政府委托、转移的职能,对下可以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够有效满足广大群众差异化、个性化的健身、健康需求,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体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

回看以往的发展历程,我们对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的发展要求相对较软,对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的要求相对不高。但进入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全面建设体育强省的新要求,面对建设健康山东、提升生活品质、助力共同富裕等新要求,群众体育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力量特别是体育社会组织在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更加彰显。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力量能不能动员起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是体育强省能否如期建成的关键因素。希望全省体育社会组织,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体育强省的大局大势,深刻认识自身在强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激发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积极开创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工作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全省体育总会、体育社会组织要突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体育强省争作贡献。

(一)要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适应建设体育强省要求,我们要大规模地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大幅度地提高体育社会组织的质量。近年来,我省市、县两级基本健全了体育总会,通过实施“1+2+N”计划,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的体育总会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县级体育总会真正达到“五有”标准(有牌子、有编制、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的还不到四分之一,只见牌子不见人的现象很普遍;多数基层体育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还不够强;基层街道社区、乡镇农村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仍然偏少。下一步,全省各级都要对标体育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基层体育总会和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办法,既快速扩大规模,又同步提高发展质量。县级体育总会要努力实现“五有”标准,体育社会组织要尽可能多的达到3A以上等级资质。要采用注册和备案相结合的形式,将市、县、乡、村四级体育总会系统谋划、一体推进,统筹推进基层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的发展,以及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把体育社会组织的网络构建得更加健全、严密,覆盖到群众身边。

(二)要进一步融入强省大局。体育总会和体育社会组织要深度融入体育强省建设大局,聚焦党委、政府和体育部门对体育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积极融入,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前面,我介绍了局党组对建设体育强省的新部署新安排,这些都需要体育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也相信体育社会组织也都可以大有作为。比如,建设群众体育强省,必须大幅度提高体育人口比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各类健身组织是其中的中坚力量;竞技体育需要厚实的人才基础,我省不少体育协会已具备了举办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能力;发展体育产业,体育产业联盟是极其重要的组织平台;促进体育协调、均衡发展,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打造“三沿体育带”,繁荣山东体育竞赛表演业,加强山东体育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体育协会都具有独特优势和能量,都能作出建树和贡献。一方面,体育强省建设离不开体育社会组织的助力,另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只有融入大局、奉献大局,才能充分彰显其重大价值和作用。希望全省体育总会和体育社会组织,心系强省建设大局,积极融入这一大局,与体育部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步伐。

(三)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创新。体育总会、体育社会组织要适应体育强省建设新要求,就必须努力加强工作创新。对体育总会来讲,创新的着力点就是如何更好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孵化和培育更多更高质量的单项协会;对体育社会组织来说,创新的着力点就是提升专业能力,着力加强运动项目的普及推广,着力打造品牌赛事活动。这里,我对各市、县的体育协会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希望每个市都建有能开展青少年业余训练的俱乐部,能承接大中型场馆运营的俱乐部,能承办高水平单项赛事的协会或者竞赛公司;希望每个县都建有一批体育进校园的青少年俱乐部和校外体育培训机构,都建有能够承接社区运动会和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项目比赛的协会或者竞赛公司;希望每一个协会都要打造至少一项区域性的品牌赛事、活动。省体育总会要把加强创新、打造亮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拿出一个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的专项规划,配套好扶持、评优等激励政策,鼓励各地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创新,久久为功提升山东体育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要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任何工作都要坚守底线思维。体育总会和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更是面临特殊的风险性。我国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体育赛事活动没有普遍放开,绝大多数限制在专业领域,这也导致体育赛事活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随着群众性、商业性赛事的取消审批和全面放开,以及高危险性赛事活动的不断兴起,赛事活动风险上升和风险防控监管体系不健全的矛盾日益尖锐。甘肃白银越野马拉松事件的发生,就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同时,体育社会组织开展赛事活动还面临其他诸多的安全方面、竞赛方面、反兴奋剂方面、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风险。省体育总会近年来出台了包括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监管服务、赛事安全等方面的制度,组织了多次赛事安全培训等,但需要补齐短板、堵塞漏洞的工作还很多。新修订的《体育法》单列一章加强监督管理,要组织体育总会和各级协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体育法》,并以此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抓好现有制度的执行和完善,系统化加强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建设。

借此机会,也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服务监管体育社会组织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切实履行好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党建指导职责。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至关重要。体育社会组织既拥有联系社会人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组织约束力小的劣势。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要求,高度重视抓好体育社会组织的党建指导工作,确保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加强党的建设,严格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建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确保体育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符合党和国家要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切实履行好对体育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明确监管项目清单,严格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程序,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新修订的《体育法》增加了高危险性体育赛事审批,各级要在国家层面出台配套制度后,迅速把这一新的行政许可事项开展起来,通过严格监管有效防控风险。同时,要配合民政、公安等部门,全面加强监管事项的落实,尤其是要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省开展体育活动的监管,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三是切实履行好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职责。体育社会组织要大发展,政府必须给予大力支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从体育部门来讲,要大力推进资源开放,原则上凡是可以放开的体育资源,要全面向体育社会组织放开,支持他们整合资源、盘活资源、运营资源,让社会活力充分涌入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要积极优化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机制,凡是能够交给体育社会组织承办的,要放手交给他们承办,不断增强它们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后劲;要探索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的激励奖励制度,特别是对开展公益性志愿服务的体育社会组织,要给予充分的荣誉激励和适当的物质激励,并探索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的诚信制度和星级评定制度,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积极进取、提档升级。

同志们,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着力推动我省体育社会组织在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在此提前给大家送上新年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